第04版:飞鸿
上一版3  
 
标题导航

 

2023年12月5日 星期

 全文检索

3 上一篇  
放大 缩小 默认
菜地无秋悲

    □风禾芯

    周末回南京市六合区老家聚餐。围桌而坐,身旁的二姨一边疯狂给女儿夹菜,一边逗她:“吃完饭带你去挖菜好不好?”女儿平日很少看到生长着的菜,忙不迭答应:“好啊好啊!” 

    二姨是个闲不住的人,女儿出嫁后,日常时间基本分为三份:白天上班,业余时间侍弄菜地,晚上跳广场舞。要物质追求有物质追求,要精神追求有精神追求,活得那个带劲! 

    来到二姨所住小区的后门,穿过一条马路,邻河荒坡上,各家的菜地大大小小、错落有致,大多围着网或篱笆。深秋时节,山山黄叶飞,一派凋零之美。菜地却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气象。站高远眺,一畦一畦,绿意盎然,朝气蓬勃。 

    种菜其实是件挺辛苦的事情。就说翻地吧,得用锄头细细过一遍,把大土块敲碎,把小石块清理干净,再用铁耙整平。按照二姨的标准,要平坦像水面,细腻像沙滩,菜种才能开开心心地落地、生根、发芽。平日里,时不时浇水、拔草,下一些自个儿沤的肥——把果皮、烂菜叶、鸡蛋壳什么的混在一个桶里。 

    辛苦归辛苦,二姨乐意。菜地就在家门口,想吃什么就摘什么,想吃多少就摘多少,便利、新鲜、美味。她通过自个儿的辛勤劳动,给全家带来了有机蔬菜,舒展了筋骨,满足了精神,充实了生活。 

    如今,我们也沾了二姨这块菜地的光。每次节假日,她总会留一些菜在地里,让归乡的我们享受亲手收获的乐趣。每次离开的时候,轿车后备厢里鼓鼓囊囊,大袋大袋的青菜、萝卜、辣椒、大蒜、红薯……应有尽有! 

    古代,文人墨客多有“怀才不遇”的愤青,郁闷于远大抱负无法实现,便寄情于物、泄愤于景。秋天,无边落木萧萧下,愤青们边感叹岁月不饶人,边怅然自己还一事无成。闲来无事多矫情,为什么不像二姨那样,先去弄块菜地来种种呢? 

    与杜甫“万里悲秋常作客,百年多病独登台”不同,刘禹锡一句“自古逢秋悲寂寥,我言秋日胜春朝”,在古代文人们“伤春悲秋”的主流情绪中逆流而上、别开生面。我有理由相信,他当年是站在菜地边,才有了这豁然开朗的领悟。 

    秋日暖阳下,绿油油的青菜闪着迷人的光,满身潮红的萝卜竞相扒开泥土,或绿或红的辣椒细密地挂满枝丫;南瓜藤和冬瓜藤依旧茂盛,有的瓜尚未成熟,有的瓜已经老去;山芋秧铺天盖地,不知道牵着多少果实睡在土里;伫立在角落里的几株玉米,像正在哺乳的母亲,散发着一缕缕粮食的芬芳……天高云淡,蛙声和蝉声逐渐销声匿迹,取而代之的是秋虫的“唧唧”声此起彼伏。 

    谁不喜欢田园,谁不喜欢庄稼,谁不喜欢这引人入胜的蓬勃图景呢?

3 上一篇  
放大 缩小 默认

返回首页 | 本期版面 | 关于我们 | 广告服务 | 联系我们 | PDF软件

《中国邮政报》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
邮发代号 1-100 国内统一刊号 CN11-0028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-83161158 举报邮箱 feedback_cpn@163.com
京ICP备15035540号-2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186号